趋势网(微博)讯:
扁鹊、华佗、李时珍、白求恩和邻居家诊所的老大爷我,构成了笔者童年关于医生的全部认知,这些前辈都有着高超的技术和菩萨般的心肠,他们不爱钱,更喜欢钻研医学技术,经常会眼睁睁地看着富贵之人死去,而仅用一两服药就能让看不起病的孩子转危为安。除了邻居家的老大爷之外,前面几位医学家都得到了老百姓无数的牌匾,什么妙手回春啊,什么药到病除啊,什么妙手仁心啊,什么华佗在世啊,当然,华佗和扁鹊没有接到“华佗在世”的牌匾。
因天生得健壮,有关医生美好的记忆,得以伴随了笔者整个童年,直到高中时代患上严重的鼻窦炎,我才稍微地感觉到:有些医生可能没那么美好。记得高一的下午,我和父亲排队、挂号、办手续,折腾了两个小时,本以为专家医生会实行望闻问切地全面检查,没想到仅用了20秒的时间就确诊了病情,随后又花5分钟写了长长的处方,自然是那种狂草,真不知道抓药的师傅是怎么看懂的,难道他们有专业的密码本。而且医药费显然超过了父亲的底线,他看我的眼神就好像在说:龟儿子,以后再别得病了!更操蛋的是,我吃着“天价”的药物,病情却没有好转。后来,有幸遇到一位老中医朋友,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治疗鼻炎的经验,通生活和饮食、体育锻炼的改善,控制了病情。
笔者的看病经历或许是偶然,却反映了当下几个非常重要的医患矛盾:A.挂号难,流程冗长;B.医生态度差,与患者交流不充分;C.药价高,且没有效果;D.消费者连一般的医学常识都不懂…种种的矛盾,以药养医的制度,再加上亲人随时有可能离去的担忧,让医院成为中国最接近地狱的地方。值得庆幸的是,移动互联网大佬们在冲击完娱乐、社交、视频、淘宝等领域之后,终于开始了在医疗方面的探索,这让一些互联网精英比任何时候看起来都像上帝。
让患者把“号”挂到互联网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患者于医院糟糕的经历始于挂号上,笔者几次的就诊梦魇也始于挂号上。2012年之前,移动互联网没能帮上患者什么忙,充其量能在其排队的时候,提供一些 新闻 、游戏、社交信息以缓解等待的无聊,但自2013年开始,移动互联网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小药片”,它们虽然没能推动中国医药领域开始暴风骤雨般的革命,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
·女子遭老板性侵后被公司开除 ·直播间榜一大哥1周骗走女主播7.4万 ·孩子随口一句话男子把家砸烂 ·中国商人在缅甸被绑妻子阻拦遭拖行 ·被同学抱摔艺考女生发声
首先,淘宝于2013年推出了挂号服务,有着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消费者口碑,笔者曾有幸登陆过该界面,分为快速预约、预约专家,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最迫切的需要,让不少的患者省去了排队挂号的麻烦。按照常理来说,淘宝的挂号服务只是微创新,而且是背靠官方的挂号网运行的,也就是说,它只是起到链接和入口的作用。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微创新,就让传统的114平台相形见绌,也难怪,互联网人士把用户看成上帝,最起码表面上看是这样的,而医学人士常常把自己当上帝看,连表面上都不曾收敛过,更能体现其上帝本质的是,淘宝挂号因涉嫌谋取暴利已经让相关部门叫停,暂时成为一个群体的记忆。笔者认为,淘宝挂号服务,或者其他挂号服务,一定会卷土重来,就如同2014年春天的打车软件一样,诚然有一些利益分配的事儿没搞清楚,但网上的挂号服务代表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任你“几个上帝”都拦不住的。
除了挂号资源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合理调整分配之外,一些医学常识也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风靡而流行开来。或许很多用户已经注意到,之前的QQ空间和新浪微博上,最常见的就是娱乐八卦、或者心灵鸡汤、厚黑学等等。随着,养生概念的兴起,一些保健、养生的常识占据了大量的朋友圈转发。这些链接,不仅能实实在在地把一些重要的医学常识耳濡目染地传递给普通消费者,更重要的能形成一种“全民学医”的风气,正如《大宅门》里季师傅有一句台词:这些医学知识可以不用来谋生,但却能用来救命。当然,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神医张悟本的闹剧,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可以对这些医学链接,进行专业的审核,例如,百度规定百度百科里的医学词汇,仅能由专业人士编辑,用来保证准确性和权威性,最后,特别提醒想要靠“医药常识”赚取点击率的网友们,你造谣“巴西的内马尔不能勃起了”,可能只会造成其名模女朋友离开,但如果敢胡诌大蒜能治疗前列腺炎,就有可能毁掉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了,切记,且转且珍惜。
互联网让“以药养医”更透明?
现在,中国的医院基本违背了“收益越高,风险越高”的准则,也没能实现蜘蛛侠里面那句经典“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于普通人看来,不管手术成功与否,不管药物是否起到作用,即便病人死到医院里,患者家属也要把医药费给算清楚才能把尸体拉走。从这个意义上讲,医院所有的生意,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小,就不要说那些检查设备会收取“侧面照相费“和”正面检查费“了,即便是一些重要的医学事故,也常因信息的不透明,而难以给患者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或许是当前医患矛盾最突出的焦点吧。
笔者有一位学医的高中同学,他曾抱怨学医太苦了,那些可恶的导师,那些恶心的实验,还有那些永远读不完的医药学,医理学,更尴尬的是,要想进像样的医院需要大手笔的送礼,他曾发誓:一定要有人为这些苦难付出代价。于是,他刚进医院就联系到了另一位推销药品的同学,目前,他俩是我们班首富。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这是时下中国老百姓就医的现实写照,真实而残酷,而这个残酷现实的始作俑者就是“以药养医”的制度。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些药品从出厂到喂到病人的嘴里,常常翻了几十倍,农村的老父母常常因“天价药”而拒绝治疗。或许,互联网无法破除“以药养医”的制度,毕竟利益集团的势力太过强大,但却可以借助平台优势,让药品信息更加透明:类似同仁堂等有良心的老店铺,完全能够去淘宝or京东上开店,甚至能把一些药价的成本,利益的分成进行简单的公示,当然,这样的想法或许有些天真,但倘若老百姓看不起病的趋势继续恶化,迟早会有政治力量进行干预,倒时候率先上网的药店,可先一步跟着领导干一番事业,而发一笔横财,也只是顺便的事情,更关键的是,作为工具的互联网,会带给中国巨大浓墨重彩的社会意义,比QQ数量突破10亿大关更有意义。
此外,互联网善于造星,连凤姐、犀利哥、老男孩都能捧红,我们不禁要问:为啥不能推出几个医学明星呢?笔者认为,现在的网络和电视之前太过于崇拜娱乐,现在又陷入选秀、征婚、《爸爸去哪儿》的泥潭无法自拔,反倒是完全忽略了医学明星的概念。要知道,清朝人都知道有个神医喜来乐,我们却很难找出比较有影响力的医生,而这也是中国医学不透明的写照。希望,互联网能把造星运动引入医学领域,而且专业、权威,可通过淘宝评级制度供患者参考。
移动医疗,走在互联网上的江湖郎中
其实,淘宝挂号、药品标价或者推医药明星等措施,只是互联网大佬们于商业模式上的微创新,而有关互联网和医学领域的集合,真正的高潮可能会出现在“移动医疗“的概念普及之后,这看似遥远却是真正意义的大趋势,大事件。到了那个时候,不仅能在淘宝上挂号,还能进行大数据分析病情、远程治疗、手术,以及长期的护理,健康提醒等等,甚至真有可能出现“医药费用支付宝,治不好就不点支付”的情况,这不是中国梦,而是来自专家非常合理的预测。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整体市值会达到80亿美元,其中,医疗保健类产品会成为可穿戴市场的主力军,事实上,从三星、苹果、谷歌等领先巨头不惜重金投入研发的热情来看,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势必会成为巴西世界杯之后的最大热门,而这些产品和技术,最大的魅惑在于让消费者把医院搬回家,或者重新培养出一大批愿意行走江湖的“机器郎中”。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会攻克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有网友调侃,大数据技术有希望让“艾滋病”变成普通的感冒类病症,那时候,魔术师约翰逊估计常说:昨天不小心又得了艾滋病了,去药店拿点药,吃吃就好了!此外,医疗作为一个服务过程也会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些患者常常提出用自己家的枕头和床单,究其原因在于医院的服务差,让患者体验不够完美,而且医院里不仅有着大量刺鼻的药味儿,还有着大量死亡的味道。
于是,移动互联网之于医疗服务,是帮助医患转换思维,跳出严肃医疗的限制,让患者和家属看到一些人性化的东西,再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博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更大的粘合度,倒时候,口碑、好评、点赞等等会扑面而来。当一切都回归到公平、公正、和谐的环境中时,医生和患者还闹哪门子矛盾啊。(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