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雷克今年32岁,德国人,慕尼黑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雷克将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微博上,这和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有关。他想探讨背后所隐藏的微博情绪和社会问题。现在论文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下个月将答辩,但他仍然表示,“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微博上,看见有人“盲目”夸奖德国,雷克都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总喜欢夸外国?为什么喜欢拿国外“照镜子”?讨论问题难道不能就事论事?
旺旺三公子称明显有人在搞事 贫困生一年旅游20多地引争议 男子打赏女主播400万自己啃馒头 企业请离员工私生活远一点 19岁孤儿被骗到郑州4天没吃没喝
老外眼中的中国微博情绪:观点不同就开骂
[ 新闻 观察]
“老外眼中的中国微博”更像国人观点
文/张洪泉
作为一个自媒体,微博这几年发展迅速、火爆,政府也给予公众充分的表达权,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在微博上见到,微博成了最能反应民意的载体。退一步讲,对于很多的事件评论,即便是专家看了,也不容易“就事论事”,因为对这个事情根本就闹不清楚真相。
以前都说“有图有真相”,在有“PS照”、“悬浮照”、“喷水枪拍雨中招商”的爆料后,公众才知道“有图未必就有真相”。另外,自媒体天生的一个不足就是真实性难以确认,这不仅是微博,论坛、博客都具备这个特点,即便是外国的“推特”,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尴尬。
至于微博中说的中国“总喜欢夸外国”、“喜欢拿国外‘照镜子’”?,这倒是一个事实。中国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一切优秀的成果都是学习的对象,“师古”、“师外”更是一个传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等,都是中国开放的见证。事实上,在中国的词汇中,有一个“夜郎自大”,其意思不比“喜欢拿国外‘照镜子’”好。
“外国”多了,并不是所有的外国都值得中国人学习,中国夸的“外国”肯定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对比的一些先进的东西,像魏源就说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便是不好的东西,“对比”后,目的也是想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不“吃一堑”照样“长一智”,难道这样不好吗?
季羡林先生在《留德十年》中有一篇文章《只砍有标记的树》,文章让我对德国人的素质高山仰止,也和自己的行为做了对比,相信很多人看来都有见贤思齐的想法,起码文章促使我个人提升了守规矩的信念。你说这样的对比不是有利民族的发展吗?
自媒体时代,个人观点得到充分表达。在具体事件的辩论中,难免会出现“左中右”,如果此类辩论就说人家“互扣帽子、相互谩骂”,是不是这些人也“被代表”了呢?
[ 新闻 解读]
用德国眼光瞧中国微博,瞧不出“中国味儿”
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代表,思想的激烈交锋每时每刻都在这个平台上演。这种思想的冲突不时就会脱出控制,甚至演变为一场丑陋不堪的“骂战”,这种骂战范围十分广,从方舟子与韩寒之争,到粽子的咸甜之争,事无大小,都可以拿来吵上一架。
雷克作为德国人,德国人虽然注意到了这种网民之间的相互攻讦,也对此作了一定研究,但仍旧对微博情绪不甚明了,是因为他未曾将自己代入进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他以德国人的思维模式来思考中国人的情绪,自然会有诸多不能理解的地方。事实上,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宏观的制度已经决定了微博上的这种乌烟瘴气的现象存在的必然性,甚至这种存在自有其合理性。
农民工在用24小时搬砖,学生在用“绳命”挑灯夜读,哪怕是白领也在办公室无休无止地加班。房价一涨再涨,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几乎每个人都对生活十分焦虑。但是我们的这种焦虑的情感没有对应的社会制度可以纾解,甚至在更加大的社会压力下发酵膨胀。制度本身严丝合缝,在意见表达受阻的情况下,中国人只能选择在相对自由的网络中呐喊,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希望借网络民意发起对现实世界的冲锋。在这个过程中,不理性的表达方式作为言论自由的副产品也不可避免地在微博上出现。
中国人在微博上用偏激的言辞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大部分并不是为了坚持正义与真理,而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微博作为现实压力的“减压阀”,一直担当着消弭社会戾气的重任。有人笑称,从微博上看,这个社会似乎明天就会彻底崩溃,但是明天去上班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整个社会仍旧在井然有序地运转。这种网络民意与现实的反差表明了每个网民心中潜藏的心理压力在网络上的释放。微博作为一个可以安全表达自己想法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无疑可以规避不少人无奈之下选择铤而走险的风险。
但是微博终究不是万能的。毫无顾忌的意见表达让消极的情绪在网民之间互相传染,面对这样的舆论场,每个人都有失去自我的危险。如果网络只是一个肆意发泄情绪的地方,现实的问题仍旧不能得到解决,那么不满的情绪会最终冲垮这种原本安全的围栏。
微博不仅仅应该是一个网络舆论的集散地,更应该是一个政府用来体察民意的窗口。政府应当对这些意见表达出相应的重视,拿出诚意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面对及时互动和无远弗界的网络,政府现行的政务处理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一大截。微博这种工具,已经反过来催促着政府的改变。
[微言大义]
@点点_洒家不是超人oO:老外眼中的中国微博情绪谁都看不懂。
@谁教岁岁红莲:跳出去看世界有时候看的更清楚。每个人都需要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冷静客观的声音。
@单车走天崖:能够做到审查自己的一言一行,我觉得是种进步,也是自律。中国现在需要这个,说错了就改嘛。
@梵之心:我觉得这样的社会才是正常的,接受各种不同观点,然后自己再定夺,而不是听信一家之言。
@追梦人2008:这个老外很有趣。
@我爱冬冬枪:的确是旁观者清。
@万壑藏云:老外眼中的微博论战,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