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写道:“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我们现在处在春天,但离冬天并不遥远。不要忘记,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营收逼近爱立信
当时正值科技泡沫高峰,少有老板像任正非一样忧心。华为快速反弹,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年销售达280亿美元,离冠军爱立信并不远,爱立信的销售为300亿美元。今年华为员工已达11万,可能会超过爱立信。
任正非依然任重而道远。在未来10年,华为不只想成为科技领袖,还想成为1000亿美元的企业,与西方IT巨头思科、惠普、IBM竞技。
作为中国最亮眼的科技明星企业,华为的转型影响深远。中国企业是否准备好玩“西方游戏”,成为全球品牌,这是一次测试。西方是否愿意允许大型中国企业进场,对于华为来说这更是一个问题。
华盛顿眼中的华为
在一名华盛顿政治家眼中,华为被视为一个阴险的组织:如军事组织般运营,不尊重其它企业的知识产权,获得中国开发银行的大量资助。更糟糕的是任正非的军方背景。
尽管华为游说美国并投资,但它依然被限制在美国电信市场边缘。去年11月,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准备和华为签订数十亿美元合同,据说Sprint Nextel老总接到了华盛顿的电话,最终选择了其它厂商。2月,美国政府甚至还强迫华为取消一宗小协议:200万美元收购3Leaf专利,后者是一家硅谷创业型公司。
硅谷式大楼 非硅谷式办公
华为总部位于深圳,高层玻璃楼恍如硅谷,电梯里倦怠的面容表明已经工作很长时间,在工作室加班一夜之后,可以在午餐后可用铺盖小睡。
华为工作中心拥有高达数万工程师,他们的努力在眩目的展览厅里得到见证。华为在SingleRAN上领先,SingleRAN是一种针对不同无线标准的移动网络基站。华为还首先开发易用型软件狗,它可以用在笔记本中连接无线互联网。
与硅谷相比,在华为的大食堂里看不到笔记本。将电脑带离办公室须经过复杂的安全程序。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说,实际上华为拥有大量专利,和西方科技巨头一样需要保护。到2010年底,它共获得1.8万项专利,包括3000项海外专利。
对于华为来说,其它方面的质疑更难平息。在3Leaf交易受阻后,华为副董事长胡厚昆向美国政府发表公开信,承认一些客户获得中国开发银行的贷款,但没有提供细节。为了缓解忧虑,华为允许客户和政府检查设备,此举在美国并未凑效,但英国似乎已接受。去年11月,华为开设了网络安全评估中心,公开测试设备以证明其达到了安全标准。
农村包围城市
任正非是一有魅力的领袖。他生于1994年,父母是老师,在进入军队之前曾学过土木工程。1987年,因军队工程师军团解散,任正非用2.1万元创业。开始他从香港进口电话交换机,然后决定自己生产,并将10%的营收用于研发。
任正非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开发自己的电信技术。为达目标,任正非取法毛泽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农村包围城市”就是任正非从毛泽东身上学到的战略之一。在中国沿海城市,华为难向运营商销售产品,因为在那儿国有设备商和外企占优势。通过提供技术领先但便宜的设备,利用强劲的销售,华为迅速说服本地运营商采购产品。
在海外,华为也仿效此法。例如,在欧洲,俄罗斯是华为的第一个客户。然后是中欧,受困于现金的运营商欢迎企业提供价格比对手至少低25%的产品。如果没有华为便宜过硬的设备,非洲奇迹可能不会爆发这么快。
思想教育下的“狼性”
任正非取经毛泽东,还有一点就是思想教育。在早些年,他让员工唱红歌。即使到了今天,每年的几千新员工还要接受6个月的培训,包括2周的文化介绍,然后是实习,比如帮助建立基站。这是为了让新的华为人获得“狼性精神”。
与中国其它企业相比,华为的独特之处远不止如此。它避免投资机资产投资和股票市场,视客户为第一,与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发产品。任正非在向外国专家寻求帮助上并不犹豫。90年代任正非曾访问美国,认定企业需要更好的管理系统,此后华为将营收的3%用于购买西方企业的建议,例如IBM。
在欧洲,华为显然已经进入城市。5月,华为获得英国 Everything Everywhere的订单,这是一家由Orange和T-Mobile组建的合资公司。投资银行野村证券分析师理查德·温莎(Richard Windsor)预测,无线网络市场最终将只有两家企业幸存:一是技术领先者爱立信,另一家是华为,因为运营商需要一个成本领先者来保证爱立信的“忠诚”。
华为与爱立信的差别:软件和服务
任正非已经66岁,在退出之前他仍有许多事要做。Infonetics Research分析师史蒂芬纳·泰拉尔(Stéphane Téral)说,就算没有各种不同的海外障碍,保证华为的快速增长率也是公司最大的挑战。
一个原因是电信设备市场正在转移。最近几年,许多投资转向了建网,特别是无线网。在该领域,华为的确能满足需求:设计优秀的便宜设备。尽管有增长,和大多的IT市场一样,华为的软件和服务才是盈利之源。爱立信的服务已经占据营收的三分之一,而华为的比例只有它的一半。
柏亚天咨询管理公司(PRTM)顾问丹·海斯(Dan Hays)认为,与硬件不同,华为在软件上更难跟上步伐。要了解外国客户的需求,语言和文化不同是最大的障碍。高度纪律性和分层体制有利于科技块的优化和整合,但对提供高端服务和高端软件编程则益处小些。
战略文化再造
华为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战略和文化问题。在战略方面,华为想进入企业市场,向企业销售网络设备和其它硬件,而不限于运营商。华为终端设备部门首席市场运营官Victor Xu说,公司计划更快前进,到2011年,华为终端设备部门员工将达1万人,这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
华为还想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智能手机上占据更大份额。如果它在智能手机上成功,华为可能会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为此,华为拟推出70-200美元的手机,到2013年,华为想成为全球五大手机商之一。
此举可能会增强华为实力,但要改变文化却更困难。和竞争对手一样,华为在全球扩张研发活动,现在共有20个研发中心。它还招聘了更多的西方人,特别是其服务业务部门。但深圳依然是华为的大本营,那里的外国员工很少。
任正非继任者
更重要的是华为在透明度上的前进幅度不大。
4月,在华为的年报中首度列出董事会成员名单,并给了简要的介绍,但并没有提及提及任正非的女儿和兄弟,后来华为证实此事,并称两人已经担任高级管理一段时间。
任正非的继任者也是一大问题,华为在此问题上倒退迹象。许多观察者预测,华为某位高层可能会掌舵,最有可能的是董事长孙亚芳。去年10月有报道说,任正非有意提升家族成员,由儿子任平继位。
华为脚踩两条路:一是继续在文化上保持中国公司特色,甚至是家族公司,从而与西方上市公司竞争。这可能不太管用。另一条路是华为达到了任正非制定的终点站,变得不再神秘。[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