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最近,崔永元和范冰冰掀起了娱乐圈里的又一场骂战。事件起源于几天前崔永元发了一条“你不用表演,你是真烂”的微博,并晒出了5张范冰冰与某影视公司的合同照,纰漏范冰冰演出工作酬金为1000万元。今天,崔永元又曝光了一组合同照,称某演员签“一大一小双合同”,小合同千万酬劳,而大合同则有五千万,疑似再一次炮轰范冰冰“天价片酬”。几个小时之后,范冰冰工作室发出声明,对事件进行澄清,并表示会追究相关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
·上海老人离世430万和1套房无人继承 ·女子去世叔舅姑姨争数百万遗产 ·梅见酒文案疑歧视女性 ·青岛女子在日本买下70万平米小岛 ·手机补贴采用支付立减方式
不知道这场纷争到此会不会结束,但近两年群众对明星天价片酬现象的关注和讨论一直没有结束。央视曾经也针对这种现象做过专题报道,批判其合理性,有关部门也表示会进行治理。但好像并没有产生什么显著的效果。那么到底是谁在放任明星“天价”片酬?这种现象又该由谁来管控?
天价片酬现象一般都是发生在关注度较高的明星演员身上,也就是所谓的“流量”明星。他们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演技,也不一定要有较深的资历,只要有高关注度,话题讨论度,或者惊人的粉丝量,就会非常抢手,影视约不断找上门,片酬也会越炒越高。这种唯“流量”是论的出现与加剧也是近两年国内影视剧质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毕竟一部戏的投资有限,演员片酬越多,影视制作费用就越少,再好的编剧和导演都拯救不了整部戏的质量。
然而,从近两年大爆的影视剧上看,观众对戏的关注多少和评价好坏,并不取决于参演明星流量的大小。比如去年现象级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还有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战狼2》,都没有所谓的“流量明星”参演,主演的片酬也都不是天价。可见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增多,其文化品位也在不断提高,对影视剧的剧情和制作效果越来越重视。而很多影视公司至今仍没有看到这一点,继续追逐着那些“流量”,牺牲着作品质量,这样非常不利于整个影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为什么很多影视公司如此执着于“流量”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投资者缺乏专业性,近两年非影视行业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他们有的不懂影视文化,只想赚快钱,自然会花大价钱请“流量”参演,以保障他们的作品关注度;
第二,电视台等播放平台为了收视率更倾向于打安全牌。一般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剧都会安排在黄金档期的黄金时间;
第三,广告商的眼光大多也瞄准“流量”,注意力经济的发展让“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
以上几个原因都可以归结为资本市场的逐利性,而这种逐利性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本无可厚非,只是不应该让这种性质过分渗透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影响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水平,助长社会不良文化风气。
因此对明星天价片酬的管控还是要由国家的相关文化部门来进行,不全盘干预整治,也至少要给市场调节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