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互联网只是从技术角度让打假看似更容易了。但实际上,电商平台、公检法机构、权利人、消费者各有诉求,这让打假变成了一个多方博弈的难题。
·公安机关公布王星被骗至缅甸细节 ·上海老人离世430万和1套房无人继承 ·医保局牵头调查某些集采药质量风险问题 ·卞相壹思考时裁判暂停柯洁暴怒 ·女子工行存款80万起诉结束取不出
假货就像毒瘤一样,是这个社会心照不宣的秘密。
但还是有公司愿意捅破它。2015年8月,北京海淀法院审结了广联达加密锁系列案件。15名犯罪嫌疑人被判处8个月到5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2万至120万元罚金,同时有5人被判缓刑。
推动这起盗版案成功审理的是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损失,整个案值高达220万元。广联达地处广州,主要生产用于工程计量用的商用软件,正版License价格在3000元到4万元不等。
广联达被软件盗版者盯上了。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犯罪嫌疑人巧妙地通过“反向解码”技术破解了这款软件,然后通过淘宝网店、在百度搜索中建立推广链接等方式对外销售,售价仅为60元-300元不等,不到正版价格的1%。
不堪其扰的广联达决定向海淀法院提起诉讼。公司自己去购买盗版取证、比对、出具报告。负责该案的法官助理江南(化名)在接受界面 新闻 记者专访时强调:“广联达已经算是非常积极配合法院,懂得维护自身权益的公司了。”
传统线下打假要求公安机关“抓现形”,人赃俱获才能起诉。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在于,他所有的作案过程都是在线上进行的,给调查取证带来了难度。
互联网打假难题
并不是所有公司或受害者都像广联达一样,有强烈的维权动机,多数公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得过且过。
江南介绍,类似三星、惠普这类重视知识版权保护的公司可能会做得好一些。甚至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帮他们打官司,这已经变成了一门新生意。这些代理公司在搜集到证据后,找三星这样的大公司谈判——“我帮你打官司、你分我一杯羹”的利益交割明显,取证链条模式化,商业样态成熟。从最先的中关村、海龙电子城开始,慢慢发展到线上。
如果没有这些代理公司,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司法手段维权的成本太高。
广东一名“较真”的消费者廖喆(化名)向记者分享了他自己的真实案例。2014年,他通过某团购网站“秒杀”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售价在800元左右,宣传时显示的是“三折”价格。但巧合的是,与朋友比价后他发现,自己三折淘来的车与朋友正价购买的价格相差无几。
他于是想找凤凰自行车讨个说法。
廖喆性格执拗,他首先是及时对团购宣传页做了截屏,保留了交易证据。然后向上海物价局反映情况。半年过后,上海物价局给出了价格欺诈认定。凭着这份关键证据,廖喆打起了官司,又三四个月过去,廖喆最终获得了胜利。
但胜利的代价是,这起案件前后耗时8个月,800块钱的自行车廖喆拿到了2400元的三倍赔付。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廖喆这么幸运,有保留交易证据的意识和持续抗争的斗志。多数人恐怕都会自认倒霉。
而互联网打假案的取证也越来越难。
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李囡法官认为,取证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要“公证购买”。她甚至建议维权方可以把邮寄地址直接写成当地公证处地址。在完成购买后,直接进行购买封存、核实订单号、寄件人信息、网上交易记录等。就是要确保商品的唯一性。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要保证你买到的“假货”就是那个商家要卖的,中间不会有“掉包”可能。
甚至很多警察在侦查时也没有这么明确的电子证据固定的意识。警方在查抄电脑、硬盘时,需要在现场有见证人的情况下,记录下该物品的编码等数据,确保证据源不受污染,做好现场勘验的笔录。
当然,职业打假人和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会有更聪明的做法。他们有一种名叫“存证云”的软件,直接记录交易过程。
确保商品唯一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证明“假货就是假货”,这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不同电商平台上的商品检验标准不同,且都需要权利人配合。什么样的检验标准是有效的?消费者恐怕很难像廖喆一样,花高价把商品送到专业的质检机构去检验,有些商家也不愿意给消费者提供产品检验的服务。
阿里大数据打假
阿里巴巴是受假货问题困扰最多的电商平台之一。
这家目前市值1800亿、占据电商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公司在2015年深受“假货”困扰。2015年5月,Gucci等奢侈品牌诉其售假;2015年7月,阿里受到了美国服装鞋类协会指责,被评价为“打假努力缺乏成效”。假货一时之间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敏感词汇。
不少消费者认为,阿里打假不是技术水平不行,只是关一下网店的问题。而刘强东甚至也曾放言,“网络打假很容易,一个程序员一天就可以搞定。”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淘宝故意不作为。阿里巴巴神盾局胡冰在接受界面 新闻 记者专访时却表达了完全不一样的观点。
胡冰认为,关掉线上的网店看似容易,但治标不治本,真正的难点是在线下。线下制假造假的窝点不打掉,制假者换个“马甲”、重新弄一套生产许可证就又可以开店了。而且商家也有自己的权益,关店需要有充足的证据。
“就好像一个个伤口,你总拿创口贴去止血。病根没有铲除,身上就会是千疮百孔的。”胡冰这样比喻线上线下打假的关系。
阿里最神秘的“神盾局”是打假核心。胡冰是“神盾局”的一员,这个部门的神秘性和它的名字一样,主要工作在于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数据侦查。
在神盾局的基础上,2015年12月,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成立。整合了阿里之前分散在底层安全、技术、客服、品控、规则制定、云平台等各个部门的分散打假人员。
今年1月,阿里还特意请来了苹果前法律顾问马修·巴希尔出任集团副总裁兼全球知识产权主管,且任命郑俊芳担任首席打假官。
3月14日,马云现身集团内部的打假会议,这是他今年第一次现身业务会议。他给出了两项承诺:“投入不封顶,进人无上限。”
这一切都彰显了阿里巴巴打假的决心。
在内部讲话中,马云强调:“消灭阿里巴巴容易,但消灭假货难。假货就像病菌存在周围的空气里,跟假货的斗争,就是跟人性的阴暗面做斗争,这是一场永久性的战争。”
制假窝点是“伤口”,但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至少可以帮助阿里巴巴找到伤口在哪儿。
胡冰是几十年的老刑警了。他身形清瘦,破案侦查经验丰富,几年前从公安系统跳槽到阿里神盾局,一切数据挖掘的能力都从基础学起。
胡冰介绍,任何人只要在互联网上活动,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这是它与传统物理犯罪的不同,真实世界中的犯罪会受到天气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犯罪证据极易被毁坏。但互联网世界完全不同。
互联网上的痕迹,包括账号、操作、登陆之后的发货、退货、地址、交易明细都会留下线索。这些痕迹慢慢组成了我们所说的“打假大数据”。
2015年6月,浙江省公安厅破获了一起“壳牌制假售假案”,案值过亿。得益于神盾局与壳牌权利人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初的线索由壳牌提供,他们发现淘宝平台上有很多仿冒的壳牌润滑油。神盾局马上利用自己的数据和专案团队去挖掘这一线索。
更多的线索来自资金交易。有交易就必然会带动双方的交易账号,发货时会有发货地址,货品不好时会有退货地址,再加上注册店铺时需要提供身份证。退一万步说,即使注册用的身份证有假,也有它关联的电话等信息。这些线索被一一带出,后来,这些线索通过报告的形式呈现给广州警方。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企业,并没有执法权。胡冰介绍自己能做的就是利用数据为公安打假附能,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这起案件以广州警方的深度调查收尾。这个造假团伙有个更大的网络,遍布六个省份。这起案件最终被上报给公安部,公安部牵头,在六省一市发起了行动,然后把整张网络打掉,涉及生产、存储、线下分销商、物流、线上开店、客服等多个环节。
壳牌方面对此感到非常高兴。这个案子的关键点在于,互联网能提供多点联动的效果,即使是小额多笔的售假行为,也可以“拔出萝卜带出泥”。相比于传统线下实体店,如果店主死咬住不告诉你其他同伙,这个线索就会断掉。胡冰评价说,“互联网可以成为打假神器。”
这个“神器”还有更多技术细节。比如,一种比较易于侦查的方式是“同机多人”。即一台手机上有多套账号(比如50个以上账号)在登陆,淘宝就会将其标注为“异常”。通过进一步探索这50个账号的信息,比如其中是否有“危险”账号,就能发现更多证据。
隐私安全问题同样重要。阿里方面说,任何调查和查证账号的请求,都需要公安机关正式发函到阿里巴巴,才能进行处理。
京东和腾讯是如何打假的?
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能逃得出假货的困扰。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分析师姚建芳认为,打假问题和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相对来讲,自营平台的假货概率会低一些。而第三方入驻的平台授权、供应链、货源的把控可能会出现漏洞。
姚建芳表示:“平台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平台和商家有一个合约关系,商家每年是需要向平台交佣金的,很多平台的打假都是相互利益回旋的结果。消费者和外界媒体能见到的,可能都是表面的,实际到底做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
在接受界面 新闻 记者采访时,京东市场部人员表示,作为以B2C运营为主的电商平台。他们打假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最常用的是一种“商品质量管理系统”,对在售商品进行风险评估和筛查,主动发现潜在质量风险。
根据京东2015年财报数据显示,京东自营GMV(交易总额)为2556亿元,平台GMV为1909亿元。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2%和42.8%。在两者几乎持平的基础上,如何控制第三方平台的产品质量成为了京东的重头戏。
网络关键词甄别已经成为了电商标配,但制假售假的团伙已经学会了用各种关键词规避风险。面对这种情况,京东有一套“网络关键词甄别系统”,在日常页面审核工作中,这套系统通过对违规关键词的检索,以节省审核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腾讯虽然不是一家电商公司,但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软件公司,腾讯需要尽最大可能控制平台上可能发生的交易和欺诈风险。
在接受采访时,胡冰曾对记者表示,假货受害者最关键的一步是,他们会从阿里交易平台转移到微信、QQ上进行交易,跨平台之间的交易就会完全脱离单一平台的管控。一旦出现假货纠纷,事情将变得极难处理。
对于控制着社交渠道的微信来说,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障用户安全。对于微信中的微商现象,腾讯方面表示,用户选择微信使用方式的前提是合法合规。对于透支信任恶意欺诈、恶意营销等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微信会联合权利人进行坚决打击。
微信还成立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联合300多个品牌共同打假。微信透露了一些数字,在个人举报中,有3%的举报与商品售假有关。打假举报类型最多的是奢侈品、体育用品和服饰。
电商和司法的信息断层严重
在采访过程中,界面 新闻 记者发现,虽然电商平台在努力打假,公检法也在侦破此类案件。但双方严重缺乏配合和沟通,信息断层明显。
2015年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 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打假正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
《意见》对假货治理问题给出了3年的明确时间限制:“要初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监管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协作配合机制更加完善。”
胡冰不止一次跟记者强调,阿里巴巴需要公检法的支持。比如,希望可以完善假冒伪劣商品的检验标准,提高权利人的维权意识等。
公检法对此也有自己的诉求。在当下,中国的公安机关很难拥有大数据侦查的能力,他们只能寻求互联网公司的帮助。公检法的人才培训中较少开设大数据分析课程,而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也早被互联网公司高薪挖走了。
胡冰在神盾局成功转型后,收到了很多老战友的来信。像胡冰一样,渴望学习大数据知识的警官不在少数。苦于平时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执勤、安保、维稳,他们没有时间精力获取最新知识和打假技能。有时,神盾局还需要向来访的警官解释线索中每种数据都是什么意思。
而且,除非是案值特别巨大的制假造假案,整个公检法资源还是会偏向社会危害更严重的刑事案件,比如人身伤害案、盗窃、诈骗等。在阿里巴巴提供给浙江省公安厅的300多条线索中,到现在还有没有处理完的部分。
胡冰说,“中国公安现在还没有真正迈向数据侦查的时代。智慧警务、科技强警等行动表示公安机关也确实在努力。但另一方面,他们是被倒逼的,互联网犯罪案件猛增,如果中国公安跟不上这种互联网步调的话,早晚要吃苦头的。”
中山一法院的李囡法官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如果互联网公司能够开设类似的“大数据知识普及班”,多提供一些流程和科普材料,他们都是愿意参加的。
江南还认为,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需要加强。这个事情不可能是司法为主导,而是要通过电商公司,自下而上产生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