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
苏州一小区给业主分红户均分到4位数 美国大选前夕更多富人计划离开美国 上海迪士尼疑老太带孙插队被怒吼 第一个从郑州夜骑开封的女生发声 打假博主揭良品铺子配料表黑 幕
应欧盟要求,欧洲Google Play(谷歌应用市场)上使用过程中需要额外付费的游戏将被撕去“免费”标签,用户必须输入密码才能付费。在安卓系统里,能够得到“免费游戏”标签的应用将越来越少。谷歌决定在欧洲范围内将那些“下载免费而使用过程中须支付额外费用以获得额外生命或技能”的游戏从“免费游戏”类别中剔除,被剔除的游戏包括风靡一时的CandyCrush(糖果粉碎传奇)、Bubble Witch(泡泡女巫传说)、Clash of Clans(部落冲突)和Temple Run(神庙逃亡),同时,这些游戏的游戏描述上也用粗体注明了“含有收费项目”,这一标注将在九月份全部完成。
谷歌此举响应了欧盟委员会“打击欺骗性商业行为”的要求。将游戏免费下载至手机后,消费者一般想不到应用会经常提出甚至强烈建议自己再另外付费——有些游戏的付费项目仅仅是为了美观性的提升(如购买人物的服饰),而有些游戏只有付费之后才能顺畅地继续进行。
这些不起眼的支出是像King[1]和SuperCell[2]这样的行业巨头吸金的手段之一,每天的入账额高达数百万美元。这也让不少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玩儿游戏而从自己的银行卡上划掉了几十甚至数百欧元时瞠目结舌。在英国,有个孩子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内在Zombies vs Ninja(跳跳僵尸大战忍者)游戏上花掉了2000欧元。这类消费极其容易实现——只要用户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注册过银行卡信息,在游戏中付费时就无需再次输入卡号和密码。
付费之前必须输入密码
欧盟委员会在今年初召见苹果和谷歌两巨头,要求其重新审查对于这些隐形吸费游戏的政策。召见主要讨论了四个议题: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收费的游戏不得使用“免费”标签;每次付费之前需要消费者确认;确保留下联系方式供消费者联系或投诉;游戏开发商不得鼓励儿童付费以在游戏中获得额外功能项目。有些面向儿童的游戏有一定的危害性,并狡猾地建议儿童购买“魔法石”或“榛子口袋”等额外道具。
欧盟委员会今天对谷歌所采取的措施表示了欢迎与肯定,除了取消“免费”标签,谷歌还承诺协助游戏开发商尽快在应用中加入“直接面向儿童”的提示语。同时,谷歌还对由类似途径产生的收入进行了复核。之前,消费者在付费前不一定要输入密码,而且密码输入后有效时间长达半小时,足够儿童支付大笔款项。而现在,消费者进行任何付费之前都必须输入密码。
苹果应用中加入针对父母的提示
在谷歌积极响应欧盟委员会要求的同时,苹果则被指责“没有采取任何具体措施解决支付权限问题”。对此,苹果公司反驳称“从去年开始,公司对应用是否真正‘免费’都作了明确的标注,公司还在苹果应用商店里开辟了儿童专区,相比原有的13岁以下专区,苹果公司对该专区的用户采取了更为严密的保护措施。”
关于付费权限问题,苹果表示今年秋季即将发布的新版iOS系统中将包含“买前询问”这一新功能:当儿童想在苹果应用商店里消费时,父母中的一人将收到通知提示,提示内容包括购买项目内容和待付金额,只有在得到允许后交易才能进行。截至目前,苹果已向家长退还3000余万美元,这些费用都是他们的孩子在使用苹果商店的游戏软件时支付的。
[1] king游戏公司:全名为Midasplayer International Holding,是一间休闲社交游戏公司,主要于Facebook开发应用游戏程式。译者注。
[2] Supercell Oy公司:2010年由Ilkka Paananen(埃卡·潘纳宁)和其他五位共同创始人共同建立的游戏工作室,总部位于芬兰。在2012年11月,该公司成为App Store收入最多的游戏发行商,而且是仅靠两款游戏:Hay Day和Clash Of Clans。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