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讯:
美媒测算特朗普已获超200张选举人票 曝叶珂曾在婚内给男主播刷百万礼物 曝黄晓明被叶珂索要2.7亿分手费 上海某中学疑似调查学生家庭背景阶层 腾冲一酒店拒绝为日本人办理入住
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提出了一种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压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愿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该理论不仅是一个连接传媒影响和公众意见的桥梁。同时它也在下述两个方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中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学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第二,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对重新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随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著名学者夏春祥提出: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具有数字化、多元化、虚拟性等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征。沉默的螺旋已经面临失效。相对来说,“沉默的螺旋”理论中的“从众心理”在网络时代确实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众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孤独的惧怕,但是网络现在扩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这使人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除此之外,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会使个体在进行自我表达时较少顾及社会规范的约束,比较任性,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网络传播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遭遇严峻的挑战。
但是我觉得网络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并不会沉没。我们抛开这种新型介质的形式,透析网络受众,并联系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我们会发现,“沉默的螺旋”只不过是受到新介质的影响,它的形态、所受环境的影响和表现方式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而已,并没有沉没。
可究竟“沉默的螺旋”不会沉没的理由是什么?第一,个人言论看似自由,事实上也受到政府的控制。我们所读到、看到的信息还是媒介经过把关,筛选之后给我们的,所谓的意见自由化,其实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第二,群体压力在网络传播中依然存在。在网络传播中,各个成员虽然是匿名的,但是代表他们身份的ID却仍然是身份的象征。如果一个人做出了违背大家意愿的事情,他就可能被冷落、批判,甚至封杀。第三,网络传播具有和其他传统媒体互动、促成舆论的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公开的意见变成公众意见,因此,“沉默的螺旋”规律依然存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的理论依然存在,也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群体压力、受众害怕孤立的恐惧感和从众心理都依旧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时代下的“公众意见”形成要比以往任何时候的传播速度还要快,所以说网络时代不仅不能淘汰掉“沉默的螺旋”,相反它又强有力地再次论证了 “沉默的螺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