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本篇文章《微信向左,手Q向右》据说是腾讯的蒋宁写的,以前在无线部门,现在移动电商产品总监,发表在内部论坛。
@趋势网 (微博) 配图
引言部分:
前日,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手机QQ在线过亿;二是微信用户过3亿;前者,在移动互联网第一波红利阶段中,汗马功高;后者,弄潮新贵,势如破竹;我一直相信,伟大产品的诞生,除伴随英雄之功,从历史唯物角度看,是市场之必然;如同秦失其鹿,问鼎中原者,非刘则项。
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也罢,也落寞者唏嘘感叹也好,都不如冷静思考,借鉴学习。
现实的结果背后,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
1)微信的快速崛起,说明其产品形态生逢其时;
2)同时说明,手机QQ虽早早用户数亿,原来并非意味着其在移动通讯霸业确立,手机QQ曾功成名就,退居守势,但并非固若金汤;互联网产业变迁,暗潮涌动,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创新者撕开一个口子,借势而起,改写版图;
3)微信会颠覆QQ吗?已在颠,不会覆;
4)微信会取代QQ吗?不会;
5)微信会取代手机QQ吗?不会,我觉得手机QQ只是打了一下盹,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有一些本来应该快速转身自我变革的事情,没及时做好,而微信替它做了,并做的很出色。
在手机QQ快速解决好这些基本问题之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与微信并驾齐驱;而且非常高兴的看到,新版本的手机QQ已经走在正确和光明的路上了。
6)手机QQ未来的核心定位是什么?
我想考虑这个问题,得先跳出手机QQ业务本身的局限,跳出组织局限,从公司整体大局,行业历史发展的角度,先思考QQ服务的核心价值及外延;因为,手机QQ不是一个简单的终端覆盖问题,而其使命是在移动场景下,该以何种形态让用户更好的使用QQ服务。
7)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是什么?
通讯,社交,平台化;
8)微信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是什么?
几乎完美的快速完成了:通讯,社交,平台化;且每个阶段都超越了QQ本身;
9)手机QQ应该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是什么?
在移动场景下,解决好,通讯,社交,平台化等几个基本问题;提炼用户在移动场景下使用QQ服务的核心视图和关键路径;采用最契合移动场景的交互体验,抛弃对PCQQ的复制和模仿;
10)手机QQ和微信未来应该会如何差异化发展?
这个问题可改成:QQ和微信未来应该如何差异化发展?因为手机QQ是QQ品牌和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手机QQ的使命核心在移动场景;微信和QQ都不只会是局限在某个终端上,未来都可以拓展各种用户场景中;二者核心差别不在通讯能力或者社交能力等一些产品范畴,未来最本质的差别应该于品牌等文化范畴。
QQ在通讯,社交,及平台商业化领域都覆盖相对年轻的市场,这个是历史形成的,过去十年未改变,未来也很难;而微信作为全新的品牌,已经获得了高端用户,应该深度经营成熟用户形象;QQ变成不了微信,而微信也不要变成QQ,单一品牌无法通吃整个市场,只有协同布局。
以下观点的分析,在本文最后:
1.大一统的QQ,会超越原来的QQ;
2.微信,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演绎品牌内涵的同时寻找和坚守边界
3.微信,接盘和超越MSN;和QQ组成双子星品牌垄断全量用户群;
4.微信,打造国际化品牌;QQ,民族品牌,本地化和华人市场;
目录结构:
第一部分: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外延是什么?通讯,社交,平台;
第二部分:微信是在通讯,社交,平台层面都演绎出色,特别是在最核心的通讯价值层面创造性的解决的QQ历史问题,更是超越了手机QQ;
第三部分:根据QQ和微信的核心价值和演绎路径,手机QQ应该怎么快速转身?
第四部分:在解决好基本问题后,手机QQ会和QQ协同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力和平台化基本对齐微信;那么未来和微信的核心差异在哪个层面?我觉得是品牌层面的主动谋划,微信向左,QQ向右。
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外延是什么?通讯,社交,平台。
研究一个产品需要放到市场环境和历史背景中,个人觉得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演绎路径是:通讯,社交,平台。
一.通讯:包含“联系效率/可达预期”,“通讯能力”,“通讯成本”几个问题。通讯是一种近乎水电的普遍性需求;所以容易孕育杀 手级产品;
1)“联系效率”问题
是指通过这种通讯手段,用户之间通讯和联系的“可达预期”。从“联系效率”而言,QQ不是一个相对高效的通讯工具;
A.QQ不如电话,比如知道对方号码,一下就拨过去,就能马上有“可达预期”的反馈。可预期对方基本会接听,除非关机;
B.同样,QQ也不如SMS,我们大多情况下,是预期对方手机是开着的,给对方发的短信基本必达,对方在一个相对预期的时间必看;
C.甚至,QQ也不如EMAIL,我们预期EMAIL接收者会至少1天或2天集中处理一次邮件;
D.而QQ建立联系的预期前提是“在线状态”;对方的头像是亮的,上线了,传递可接收消息的预期;就如同说,你进入一个酒吧,看到有好友在那边坐着,你才会过去给他打招呼;但如果好友的QQ头像是黑的,你无法预期他何时上线,也无法预期给他发了消息多久会被看到;
当然,从QQ发展历史看,PCQQ有在线状态是必然的,因为“在线”才证明对方是坐在电脑前,且QQ软件是登录态,才有接收消息的能力;这是历史使然,无可厚非。
2)“通讯能力”:是一种手段,是通讯内容的信息载体和方式;包括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甚至文件传输;用户通过“通讯能力”传输某种信息,达成某种“通讯目的”,比如“泡妞”,“倾诉”,“工作交流”,“寒暄叙旧”,“闲扯消磨时间”等等。
3)“通讯成本”。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简单来看就是资费和时间成本;
从以上层面综合来看,QQ的“联系效率”是相对一般的,你无法预期要联系的朋友啥时候上线;但QQ的“通讯能力”是非常的丰富多彩,且是全新的体验,并且比电话,SMS有很低的通讯成本。
可以认为,相比电话,短信,EMAIL等其他通讯工具,QQ在“联系效率”,“通讯能力”,“通讯成本”之间获得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很好的契合了国人的聊天文化;在过去十年的第一波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成为杀 手级产品之一。
二.社交;包含“关系链构建与拓展”,“关系链的维系与经营”几个问题
在Facebook之前,QQ就已经是一款成功的社交软件了,而不仅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他们只是虚拟还是实名,关系链是开放还是封闭的差别;
1)关系链构建与拓展
“熟人”,现实中社会关系可通过QQ把关系搬到线上;我们也可以QQ中的关系链推荐,发现自己的熟人从而加为好友;获得熟人关系拓展;
“陌生人”,我们可通过QQ找到天南海北各色人,通过沟通逐渐认识,了解;获得新人际关系的形成;
2)关系链的维系与经营
A.最初,我们通过和QQ好友聊天来维持联系,了解彼此;
B.后来QQ赋予了个人更多主动表达自己的能力,比如可修改的昵称,个性签名,QQ秀,甚至越来越多的各种业务和游戏状态;这种异步而轻量的信息让我们可以感知对方;甚至通过QQ秀传递的信息揣测对方的品味和现实打扮;
C.再后来,伟大的QQ空间出现了,用户可以通过写文字,图片,装扮来表达自己的存在,倾诉情感;用户有了更丰富的可了解彼此的手段;从“知人”,知道有这么个人;到“知面”,看到其QQ秀或照片;到“知心”,通过空间了解其内心和情怀;
D.再后来有了socialGame;从单一的同步沟通聊天,到空间的阅读彼此异步交流,再到朋友见轻松互动;这些不断丰富和升级的“手段”对QQ关系链的发展和巩固至关重要;也促成了行业内最大的具强网络效应的用户群;
三.平台,平台化
平台,是“通讯”和“社交”两个核心价值成功后的结果;而平台化是把这种能力释放出的手段。QQ服务的“通讯”和“社交”的两大核心价值的准确把握,跟随互联网第一个十年发展浪潮促成了一个伟大平台。关于平台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群因“通讯”,“社交”的核心价值而聚集的巨大群体,也同时有各种层次的需求。逐渐的,我们看到QQ上有了很多长尾的内容和服务:
A.有硬入口级别,其业务是在QQ上有个渠道入口;
B.也有从QQ需求出发深度融合的,比如个人服务相关的,个人网络硬盘;个人钱包;购物车等。。。这些本质上都在QQ核心之外,属于外延和长尾部分;
C.还有一类,就是基于QQ的企业账户和商业账户;这个类似微信现在的官方认证账户;这些PCQQ平台上都探索过了,当然早期的不成功是有深层次原因,比如QQ通讯的场景天生不如后来的微信“信息必达”等;
平台化,可从业务和技术两层去理解。
业务层面是指,理解平台的核心价值以及平台中用户群的需求,把平台和长尾应用的职责归属理清;构建一个与产业上下游协同的商业生态系统;技术层面是指,在架构上支撑足够的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能高效率的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比如插件化。
小结,总的来看,QQ服务的核心价值是“通讯”,”社交“,并最后演绎到“平台”。我们同样看微信的一路发展,也遵循这样的演绎路径,并做的更出色。
第二部分:微信是在通讯,社交,平台层面都演绎出色,特别是在最核心的通讯价值层面创造性的解决的QQ历史问题,更是超越了手机QQ;
一.微信的“通讯”
应该说,作为通讯工具,微信提前做了原本手机QQ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1)从“联系效率”来看,微信是更优秀的,它的“可达预期”是超越了QQ;
A.微信营造的异步通讯预期,更符合移动环境下碎片化场景;
B.微信没有在线状态,只要手机开着,就能通过”push”机制像短信一样收到信息;
C.在微信中看到的每一个联系人,都可以给他发消息,并预期对方一般会收到;
D.微信更简洁工具化的交互风格和形象,给用户暗示它是和系统一体并超越系统本身的SMS系统的;(这个和360把IE替换成绿色的而其他的维持系统原貌有些类似);在系统和流量资源消耗上,可消除用户顾虑;
2)从“通讯能力”来看,微信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能力,不断创造和追逐热点,形成一波波的口碑
比如异步语音;虽非首创,但微信引爆了一个流行;再如异步视频,实时视频能力。这些能力,在一个产品发展过程中是引爆口碑,推波助澜的;但本质上而言,这些点都归属为技术范畴,并不是核心竞争要素;比如这些通讯能力后来随便一个软件都能做到了,手机QQ也快速补齐,但它在产品爬坡阶段至关重要。后来,微信也出了网页版,用户在PC前的办公场景中,可以更高效率的打字,沟通。这个场景抓的很好,并不是简单的终端覆盖问题;
二.微信的“社交”
1)关系链的拓展和形成:微信的关系链有一部是从QQ好友中演绎过来的;有一些是从现实中搬到线上形成的;同时,微信后来的LBS交友,摇一摇,漂流瓶等基于线上的关系链延伸能力,也是充分发挥了移动终端的核心优势。和通讯能力一样,摇一摇,漂流瓶,都是在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剂;是引爆口碑快速壮大的核心要素;后来也成为很多交友软件的标配;
2)关系链的维系和经营:如同QQ的空间一样,微信后来有了朋友圈,而且抓了移动场景的特色延续简洁风格,只聚焦在图片;这个也成为一个新的口碑点;对关系链的活跃意义重大。
三.微信的“平台”
微信没有走弯路,一开始就是具有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就好像一个高手解答数学题一样,一开始就逻辑严密,稳步推进;它一开始就有精准的核心用户视图:会话;有插件化的结构。
小结,微信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微信团队是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很高效的完成了产品的推进和演绎;
第三部分:根据QQ和微信的核心价值和演绎路径,我们看下手机QQ应怎么快速转身
手机QQ的使命,是在理解QQ服务本质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在移动场景中让用户更流畅的使用QQ服务;我们还是从“通讯”,“社交”,“平台化”几个路径来看。在产品关键路径和用户视图上,首先要清空对PC的复制和依赖,才能准确把握;
一.“通讯”
前面分析过,QQ的首要核心价值是通讯,在PC侧有历史形成的实现方案,在“联系效率/可达预期”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得已的局限性;在移动侧,有无机会做的更好来改善这些局限性?那么这些解决方案的核心视图和关键用户路径是什么?
从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QQ的演进历史来看看:
1)SP时代,移动QQ这类产品,通过QQ和手机号码的“绑定”,通过SMS可接收发送QQ消息,延伸了PCQQ的“可达预期”;但由于SMS是有“通讯成本”的,所以只能是一个补充手段;
2)2.5G,功能手机;有线无线一体化阶段;
这个阶段手机QQ和手机腾讯网接住了无线互联网第一波的人口红利,为腾讯早期积累庞大的手机用户功不可没;但这个时代的手机QQ由于终端技术限制只能是简单的把QQ的通讯能力往手机上复制;体验上也是有损的,比如单任务,网速,流量等;通过wapQzone部分整合了社交能力;集中了一些无线内容资源;
3)智能手机时代;IOS,Android的出现将移动互联网带入了新的时代;在加上push机制的技术成熟,为更好的通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了创新土壤。
其实,在移动环境下,已经有比较优秀的通讯产品模型可借鉴;就是手机本身的系统。
手机是通信层面联系效率较高的工具;它里面的“SMS会话”,“联系人视图”,已经提供了经典的关键路径和用户视图;只是通讯能力和通讯成本不如QQ好的;而且也没有社交化演进的能力;而智能手机终端上技术已经成熟到可完全模拟实现这个视图,并发挥其通讯能力的强大优势。
Kik看到了机会,微信,米聊也看到了;而手机QQ本应可以早一些采用新的方案来快速转身的;当然,我们看到如今手机QQ的最新版本已经有了令人兴奋的改变:
1)会话视图优先;
2)联系人视图次之;
3)整体的交互风格更加简洁和清爽;少了入口和按钮的堆砌;
4)做了弱化在线状态的尝试;比如登录框弱化了状态,只留了隐身;主视图强化了会话内容,也弱化了“个人头像和状态”;退出和注销更隐藏;
5)整体通讯风格往异步通讯预期的引导;
当然,在继续强化异步通讯和提升“联系效率”,还需要继续甩掉历史上PCQQ的一些包袱,来获得更好的体验;比如,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改善“可达预期”,弱化在线状态,优化好友头像的状态显示问题
首先,头像有“亮”和“灰”两种基本状态;用来传递对方联系的“可达预期”;头像“亮”就表示给对方发QQ消息,对方在可预期的时间是可收到的;由于会话双方处于不同的终端场景下时,其可使用的通讯能力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不支持异步语音或QQ视频,则可在双方的会话窗口中来进行提示和能力屏蔽;如同现在PC侧QQ会话窗口的做法;若用户的头像是“灰”的,标识对方所处的场景和状态,无法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接收到消息;当然,一样可以给他发消息,对接收方而言可按离线留言处理;
2)关于隐身状态的处理
隐身是PC场景下历史形成的一个问题;在移动场景下本是不需要的;但为了用户的认知习惯;需要做一些过渡方案的处理,比如:把“隐身”概念先引导成“对PC隐身”;若手机登录的用户A选择了隐身,则在PC侧用户B的好友列表中来看,A头像是“灰”的,表示当前不接收QQ消息;而在手机侧登录的用户D的好友列表中来看,A的头像则是“亮”的,表示有能力接收到消息;
3)多终端登录问题,转化成抓主用户场景寻求解决方案
目前,坐在电脑前,来了新消息,电脑,手机都跳出来提醒;这个体验是有问题的,而且随着支持登录QQ的终端越来越多,会变得更加复杂化;如果去除终端视角,用场景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就简单一些:一般情况下,用户只会采用一个主场景来使用QQ服务。
A.以手机QQ作为总体控制中心,结合二维码扫描登录(参考微信模式)
若用户手机上已登录了QQ服务,则他坐在电脑前,又想使用PCQQ,打字更快;则可以手工输入号码密码登录,或拉出一个临时二维码,用手机QQ扫描登录上PCQQ;而此时,手机QQ处于“悬挂”状态,提示PC正在登录QQ;此时消息收发和提示以PC为主,但通过消息漫游,手机上也可同步收到消息但不提醒直接存入消息记录;若用户离开电脑去开会了,在会议室里想用手机继续QQ服务,则可以直接在手机QQ上阻断PC的连接而回归到移动场景中;
B.同样,用户若在家里沙发上坐着,想用IPAD登录QQ服务,也可用类似的方式;将来有了电视QQ,或在车载QQ中,也都可以用QQ一扫二维码即可实现从移动场景想其他终端场景的切换,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QQ控制切换回来;
4)手机QQ变成一把“钥匙”
手机QQ二维码扫描登录,可以配合QQConnect成为全新的认证体验;将来应用于各种场景中。
二.社交
手机QQ在一些功能上复制了QQ的查找好友等关系链延伸能力;也提供了基于LBS的关系链拓展;在基于熟人的社交关系拓展上,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体现。
就像QQ和Qzone一样,手机QQ天然是要和Qzone融合在一起;就像微信和朋友圈一样;只是在关键路径需要提炼和简化,需要更遵守移动场景下的特色;比如把不适合在手机展现的内容过滤;功能再做减法,入口更收敛;TIMELINE更纯粹。
三、平台化
手机QQ很长时间内,是一个软件而未平台化;所以很多长尾的内容更像是堆砌的渠道入口;但新版本我们看到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实现了可卸载的插件化。
架构的平台化是业务开放和商业化的基础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支撑,必然会错过最佳商业化的机会。
小结:手机QQ团队也是一个有光荣历史和辉煌的团队。非常高兴的看到,手机QQ目前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虽然慢了点,但不晚。围绕着通讯价值的改善,可以接近甚至对齐微信;在社交价值上,和手机QQ空间更流畅的融合;平台化的改善,以及未来具备向移动互联网开放的能力;
手机QQ,本质上是属于QQ服务在移动场景下的产品形态;从未来看,它在能力和微信都可以很快对齐,不管是通讯,社交,还是平台化。在快速解决好这些历史问题后,手机QQ将变得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甚至迎来期待已久的商业化。
当然,手机QQ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执行效率,或许已经超出了技术,产品问题的范畴,需要有更好的组织结构来保障;比如跨部门联合项目,甚至更深层次的组织融合。处理手机QQ的问题,需要跳到QQ整体统一的高度来审视,而且很多更优化的体验,需要QQ和手机QQ深度的融合来给用户提供整体优质的体验。
第四部分:在解决好基本问题后,手机QQ会和QQ协同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力和平台化基本对齐微信;那么未来和微信的核心差异在哪个层面?我觉得是品牌层面的主动谋划,微信向左,QQ向右。
品牌和文化内涵靠时间和历史沉淀,也很难改变;过去的十年,QQ品牌内涵和所辐射的用户群结构并未发生本质改变;而微信作为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品牌,覆盖到了QQ一直无法覆盖到高端用户群体;这是非常宝贵的贡献。
关于两个品牌的演绎和坚守,不仅是开放竞争的问题,而是主动战略规划、演绎和坚守;也许QQ变成不了微信,但也怕微信变成第二个QQ;因为从用户群 发展来看,劣币驱逐良币。
1)大一统的QQ,会超越原来的QQ
历史赋予QQ品牌更加年轻,活泼,生活,温情的内涵;一如QQ的电视广告所营造的影响和氛围;”弹指间,心无间“;从QQ母品牌下孕育了庞大的子品牌体系,和各类QQ系的产品,未来还将孕育如电视QQ,车载QQ,甚至QQ电话等更多的产品形态;QQ品牌文化的底蕴之深厚是过去互联网十年发展的产物;我认为,QQ品牌作为腾讯企鹅帝国的龙脉和根基,是短期内崛起的“微信”品牌所无法比拟的,其文化内涵不在一个量级层次,微信替代不了QQ,QQ也代表不了微信。
2)微信,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寻找和坚守品牌边界
微信,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诞生不久,但是它很好的集聚了QQ品牌所无法触及的高端和商务用户群;这正是打中了原来MSN和新浪微博的核心群体。
个人觉得微信应持续经营好高端化和清新简洁的形象;避免过度娱乐化,避免成为第二个QQ;每次看到央视或报纸报到“微信约炮”等负 面事件,都觉得很紧张,很担心这些累积的口碑会劣币驱逐良币,伤害到腾讯好不容易获得一个高端品牌。
没有哪一个品牌能包打天下,微信也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3)微信,接盘和超越MSN,和QQ组成双子星品牌垄断全量用户群
微信,应该考虑接盘MSN的未来市场;MSN未来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留下一个市场机会;基于工作场景的通讯工具还是非常有需求的,QQ因为品牌问题满足不了这个市场;而微信目前已经推出了网页形态用来覆盖PC场景,个人觉得应适时进一步发展PC客户端版,用来实现文件传输等一些网页形态解决不好的能力,一举巩固这个市场;和QQ一起,垄断国内市场。
4)微信,国际化品牌;QQ,民族品牌,本地化和华人市场
历史上,因为QQ品牌和产品中的本土化元素,比较难国际化,但它可牢牢守护本土和华人市场,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品牌。
而微信,更加工具化和清爽,交互和体验上容易获得国际化认同,借助天生的APPSTORE等国际化平台可帮助腾讯孕育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
5)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和开放平台方面,未来手机QQ和微信都将大有可为;并且,在商业模式最成熟的移动游戏和娱乐化应用市场上,手机QQ甚至会比微信释放更大的能量;而更看好微信在支付,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层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