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讯:今年6月,团购市场上的两朵苦菜花,高朋网与F团合并为新公司,并随后将新公司命名为GroupNet(网罗天下),而此次合并的主要推动力,无疑来自两公司背后共同的大股东:腾讯。投了两家事实证明都不太成功的团购公司,可以说是腾讯投资的失败与浪费,但好在投了两家,所以能予以整合,打点出一家稍有点竞争力的公司,腾讯是不是又在暗自庆幸呢?
警方通报派出所人员殴打小学生 羊毛月一夜掉粉近22万 野猪闯入民宅 老人被撕咬身亡 吴柳芳账号被禁止关注 吴柳芳为占用公共资源致歉
同一机构,在同一细分领域在较短时间内同时投资两家类似的、甚至有着竞争关系的公司,这是我们在创投圈里时常见到的情况。
随便举几例:
IDG资本,在2010年4月份向易积科技公司注资千万美元,8月份,又为四海商舟投资4000万美元,这两个公司同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外包服务公司。
鼎晖,在2011年5月和7月参与了窝窝团的2亿美元的A轮融资,和24券的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
红杉资本,2010年12月,驴妈妈旅游网宣布,获得红杉资本与鼎晖投资的亿元级融资。次年4月,在途牛旅游网的第三轮约5000万美元融资中,又见红杉资本的身影。
又是红杉资本,先后投资化妆品电商乐蜂网和聚美优品。
还是红杉资本,先后在2011年2月和4月短短的两个月中分别参与了教育类网站万学教育和卓越教育的投资。
仍然是红杉资本,先后投资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与P2P平台拍拍贷。
在查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老虎基金经常也在同一领域里有“双生”投资,但相隔时间较久。比如2003年投资当当网,2010年投资京东;2004年投资新东方,2009年投资学而思。
这些双生投资品中,有的组合是属于一大类领域但没有直接竞争关系,表明VC对这个领域强烈的看好与投资意愿;有的组合则有点直接PK的意思,比如前段时间聚美优品与乐蜂网两个“掌门人”——陈欧与李静不吝在微博上针锋相对。红杉每年都会组织旗下被投公司的CEO年会,两人在那种场合碰头,尴尬不?在老虎基金的案例里,就算同类投资时间拉得较开,后起者仍然对老公司形成强烈挑战与竞争关系,从当当与京东、新东方与学而思两组关系上都可以看到这情况。
VC分散风险、在看好领域里相马不如赛马,有此考虑可以理解。但投资者除了资金外,后续一般还会向创业公司注入人力、社交资源、后续融资接洽等“软实力”,这时一碗水难免端不平;此外,就算两笔投资不是同一个投资经理所为,但毕竟是同个基金投的,单个创业公司的商业机密是否能做到保守得当?某公司会不会不知不觉中成为资本“整合”的对象?……这些情况对创业公司来说多少有些不公平。
为何投两家竞品?
通过三组VC竞品双投案例,我们可以捕捉到“为何”的一些端倪。
案例一:红杉投资乐蜂网和聚美优品,卡位考虑
尽管乐蜂和聚美优品都是在化妆品电商市场上竞争对手,但走出的路线却完全不同,乐蜂网从上线伊始便打出了李静这张明星牌,并且在展现形式上更像是商城,外加自主品牌的化妆品。相比之下,聚美优品是从化妆品团购出身。
对红杉资本来讲,垄断化妆品团购、自主品牌的两张王牌,明显是一种包赚不赔的买卖。不过现在聚美优品出于利润考虑,也在做一些化妆品边缘产品的自主品牌开发。随着竞争与企业的演变,企业的定位与策略往往不是一开始投资人与创业者所想的了。
案例二:盛大资本投资安智市场和N多市场,战略考虑
安智市场和N多网虽然是移动应用商城市场上的完全竞品,内耗可能会对盛大是一种负 面效应,但实际上由于盛大出手较早,属于战略投资,加上其管理的宽松对公司运营干预过少,因此对于二者均不构成实质影响。
在早期阶段,又是战略投资,盛大做的是余地宽松的试验。
案例三:鼎晖投资24券和窝窝团,套 现考虑
2011年5月,鼎晖参与窝窝团A轮融资,联合清科创投、天佑投资等共投入合计2亿美元,同时启动在美国上市。而仅仅两个月后的同年7月,鼎晖又与伟高达(Vickers Financial Group)等参与24券B轮千万美元级融资。
24圈和窝窝团为完全竞品,而投资额度又较高,可以分析出鼎晖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要在1-2年或是更短的时间内套 现。
但这样的动机没有得到好的回报。24圈已然进入了无尽的“休假期”,而窝窝团目前也深陷鸿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上市无望。
这两起案例明显是鼎晖头脑发热的败笔。
投资人与创业者,怎么看,怎么办?
投资人和创业者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呢?我们分别用5问5答的形式来解析这个问题。
其中投资人的声音主要来自投资人桂曙光,而创业者的回应则来自一位被“双投”的创业者(要求匿名)。
一、如何看待同一机构投资两家类似企业?
投资人答:主要是源自对于行业的特别看好,对于VC来说,多投一个企业无非只是占据总量的1-2个百分点。而标的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差异性,这些差异包括企创始人的自身背景、领域的2B或2C、或者两个企业处于产业链的相对上下游。因为许多时候投资人也看不清,到底哪个项目会成功,但至少相信行业的回报率非常可观。当然如果真的获投企业真的差异性很小,在资本市场上完全处于竞品,就很难理解的,那还不如把钱全部投在一个项目上来得实在。
同时投资两家类似的企业还会在获投公司间产生“赛马效应”,即双方为了争取资源,将进行一定程度的攀比竞争,也许对于标的公司较为残酷,但对于投资人来说无疑是坐收渔利的好机会。
创业者:理解,但心里会非常不爽。不过这至少证明了投资人还是看好我们这个行业的。此外,如果创业者能接受竞品投资的话,说明这个投资人魅力实在太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搞“双投”的都是IDG、红杉、老虎基金、软银赛富这些知名基金。
二、在投资协议中会不会出现对投资人的竞业禁止?
投资人:投资人对于创业者的竞业限制很多,但反过来的很少。至少我还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点:1、通常投资团队有几个Team,你很难保证不会有Team在观察类似企业。2、有时投资人可能其实已经投资了一个类似项目,但尚处于保密阶段不便公开,过多的解释反而会暴露目标。3、当然存在的相当一部分情况就是,被投企业太年轻,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然后就签了。
创业者:理想化地来看,既然投资人对我们有竞业禁止,从权利对等角度来讲,反向竞业这个条款看似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但事实上,是完全无法控制的,因为融资时候创业者的通常是弱势地位,面临的只有关门走人和妥协拿钱两种选择,因此投资人根本不会同意对自身增加任何限制。当然有时也有特例,比如技术门槛特别高,或创业者在以往创业中、工作经历中有过人的优势,投资机构也会做出妥协,但这个比例相当之低。一句话,在投融资这个市场上,基金的话语权实在太重。
三、如果VC出现竞品双投,会对创业者有哪些益处?
投资人:这些益处通常出现在行业的低潮期,比如投资人可以撮合两家企业通过横向或者相对纵向的合并度过行业的低谷期(F团+高朋无疑就是个例子),投资人可以对双方进行一些指导,避免走弯路。
创业者:……
四、如果VC出现竞品双投,会对创业者有哪些风险和不公平?
投资人:首先,在法律层面,未来可能出现上市阻碍,因为上市公司股东不能在竟业拥有另一家公司超过5%的股份,会被算作关联交易,因此还未启动上市的这家公司将面临被清盘的风险。其次,由于投资机构会做充分的尽职调查,对于双方的资料都掌握的较为充分,尽管会签署保密协议,但一旦投资人和创业者产生矛盾,透露运营数据给对手无疑是致命的。最后,在资源分配上,因为创业者有时看中的不仅是资金,同时还有投资人的资源,但如人才、次轮投资对接等资源都是具有独占性的,自然会产生偏颇。
创业者:自己心情就会持续不爽,而公司内部员工也会对你发出质疑,同时在和投资人交流时也会显得谨慎很多,如果是早期资本还好,倘若是中后期资本麻烦就更大了。
五、创业者应该在VC出现竞品双投时注意哪些?
投资人:在我的《VC与创业者的双向尽职调查》一文中其实写的很清晰了。
创业者:就算是增加创业经验吧,再选择投资者时,我应该不会这样选择了。